美,在迭部
甘南迭部支教团由陈建勇老师带队,团员有:民大附中本部老师王冬雪、潘玮、杨蕾和刘红昆;海淀实验中学老师郑杰、王静;重庆荣昌中学老师黄廷华、刘荣。
有人说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哈定有一个思维习惯特别值得称赞:凡事问一个“我能做什么”。是啊,作为他们口中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大家能做什么?
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是啊,文字,或者是教育,可能对于上世纪的乡下人来说是无用的存在,那么今天的文字或者教育下乡,会有什么实际效果呢?
老师们简单以为:展现一下自己就是支教了。但过了2天,迭部县传来了他们的支教需求:一是改变学科倾向,减掉化学、生物等示范课。这是因为迭部藏族中学学生多学文科。二是由支教老师整体讲座、上课为主改变为分学科进行讲座、集体备课、备课成果展示等形式。这2个细微变化别有深意:这彰显了对学情的重视、对实效的追求。大家切实感受到了乡土中国基础需求的改变。
三支支教队伍汇合于兰州机场
支教团成员于6月12日凌晨4点出发,晚上10点左右到达迭部县,共历经16个小时。而最为艰苦也最为特别的是12个多小时的汽车之旅。12个小时老师们经历了什么?那闪动的民族风情,那如洗的蓝天,那从容的白云,还有九曲十八弯的险峻。
九曲十八弯
老师们给这12小时起了个名字:道听途说。听到了关于迭部的故事:它的名字,是誉为山神的大拇指;这里有险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让迭部至今依然是世外桃源。
迭部县全景
听到了迭部藏族中学的概况:他们分为模式一:全部藏语教学;模式二:用汉语教学。这里的孩子90%以上都是藏族儿童。
迭部县藏族中学学生
感受到了大山里教育者的情怀:就是图片中的这个杨副校长,在没有打印机的时候,在乡下每半个月练一次作文,铅字刻印优秀文,两年内不间断坚持印成一个个文集,发给学生。老师们总是在他的一次次提议下,展开了各个角度关于如何开展教学、如何管理学生的深入探讨。
大山里的教育者
之后几天,支教团开展了以下活动。示范课:物理王静老师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分学科讲座: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数学《把握高考方向,进行高效教学》,化学《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落实与探讨》,物理《探讨青年物理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生物《有效组织集体备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英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探讨》等。
物理示范课
黄廷华、刘荣老师与其他藏族5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和评课;
同课异构
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学科与藏族中学老师一起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及成果展示
最后,陈建勇老师作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高三教学教法备考专题》讲座。
忘不了一次次为支教团老师们送上的美丽的哈达,忘不了支教方案上涵盖方方面面的细致周到,更忘不了的是藏族孩子们脸上的无邪的笑容。就像刘荣老师所说:“当一双双大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的时候,我感动了,那种对知识的渴望,那种干净的眼神,那种从身上无形流露出的朴实,让我这个教书快30年的人,再次明白奉献的含义,在这里,一切豁然开朗——奉献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迭部藏族中学的孩子们
短短7天,支教团队一路走来,收获满满。支教团成员不仅在教学教育方面得到了历练,深入到各个学校开展招生宣传,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老师们观看了学生自己排练的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才明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迭部县的山水养育了这方人的热情与朴实。
民族歌舞
大家在哈达铺参观学习。在这里,中央红军开启了落脚陕甘暨开启全民抗战的伟大征程。
哈达铺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全体党员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党员活动
来到兰州,同民大附中甘肃的校友会座谈。一个个民附学子的故事,让作为民附的老师们,感受到:作为一个民附人,是怎样的幸福和责任重大。
校友会座谈
最令人感动的是杨青巴副校长的一句话:“过去啊,乡村教师学历不够,但是情怀饱满。而当下的老师们啊,有了学历,却好像少了一些情怀。”这一句不经意的抱怨之语,却令人感触万分:因为他身上的满满情怀,展现的就是乡土中国满满的教育祈盼。费孝通先生在《论文字下乡》文末满含期望地说道:“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在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而这次支教,让大家真的认识到:基层正在改变,乡土上的中国,在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需要教育的更新,需要知识的滋养。而民附以及民附19所分校建立的意义就是迎着这种变革而来,也必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