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支教行 民族教育共成长
了解贵州地域文化 对民附教师的价值
贵州人杰地灵 历史文化深厚
狮啸梵净山 玉龙乌江峡
红军渡赤水 温泉溶洞美如画
白练黄果树 十里杜鹃开满花
赛场邹市民 英雄豪杰把汗洒
饮一杯茅台酒 沏一壶毛尖茶
朴实善良贵州人 西江芦笙飞天涯
因此在去贵州之前,我们以林辉主任为团长,吴晓丹老师、周雅楠老师、郑珂老师、廉凤杰老师,和海淀实验的三名老师,陵水分校的一名张老师组成的贵州支教团就已经对贵州充满了无限期待和对贵州这片土地的无限敬意。
当我们一步步走近贵州,也就一步步地更了解了贵州文化。似乎对贵州每多了解一点,我们与生于斯、长于斯的附中的学生就更拉近一些。想到曾经来自贵州黔南的小班长在班会上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想到曾经班上动辄就大汗淋漓的小伙子跟同学津津乐道“凉爽的贵阳”,想到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又将迎来一张张新的面孔。来到贵州不仅仅是了解了贵州,脑海里想到更多的是,当我们面对新一届的孩子,尤其是这两年的招生政策更多地倾向于贵州的自治州县,他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可能我们对贵州的长角苗、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多清楚一些,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将成为我们与学生产生共同话题的契机,都可能给那些远在千里之外求学的附中学子一点温暖,从而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北京,更好地融入民大附中的学习和生活。
基于此,联想到学校各级领导组织的支教活动,也就更能领会支教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对我们这样一所从全国各地招生的学校,只有走出去,走到全国的大江南北和大好河山,视野才能更开放,胸襟才能更宽广,内心才能更充实。
回顾六盘水二中历史,重温祖国建设者热情
此次,我们支教交流的学校是贵州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原名六枝矿务局第一中学,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习近平年轻时都曾莅临过此校,可以说这所学校的发展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煤炭事业的发展史。“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从1964年起,400多万三线建设者为响应祖国号召,从四面八方大江南北,背起行囊,远离故土,跋山涉水来到祖国的大西南。穿大漠,过荒野,来到了六盘水,无数的祖国建设者用他们的热情和忠诚,用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山脚下建起了这所学校。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载发展更替,如今三线精神这段恢弘的史诗悄然跨越了半个世纪,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老一辈三线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仍然永葆活力、历久不衰,也激励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
聆听学校扶贫工作,体会党对百姓关爱
同时,学校作为贵州省党建宣传会四个地点之一,处处可以看到党员建设的展示标志。学校特别注重党建引领,因此我们得以有机会在学校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党建学习。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三线精神铸校魂”的宗旨,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一届届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在与当地领导的交谈中,我们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更加了解,国家“精准扶贫”落实到位,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三到四户,无论是农业生产、医疗保障和子女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切实到位。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所有党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态度,也激励着我们民大附中的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民族基础教育奉献终生。
走进二中课堂,对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意义
这所学校教师资源丰厚,教育水平高,1977年恢复高考就有两名学生考上清华。临行前,为了更好地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为了能不负众望尽自己最大所能对当地教育做出一点帮助,为了更好弘扬“共美教育领航、民族教育自强”的精神,带队团长林辉主任聚焦贵州六盘水学校需求,提前做内容接洽,第一时间确定了交流主题,林辉主任就年级组的管理、吴晓丹老师针对快班尖子生的培养、郑珂老师对普通班的智慧管理与六盘水二中进行了深入交流,海实年级组组长兼英语备课组长于淑霞老师,骨干语文教师杜晓波老师开展专题讲座,物理组组长李建华老师、陵水分校张淑芬老师对当地老师的示范课进行指导,年轻教师周雅楠老师、廉凤杰老师为当地学生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示范课,活动设计多样,组织形式丰富,给六盘水二中老师提供了民大附中教育集团,以及背后依托的海淀的丰富教育资源。
热情点燃热情,会产生更大的热情,信念支撑信念,会使信念更坚定。贵州六盘水支教的这段行程,虽说是支教,更是民大附中和六盘水二中老师相互交流、互相提高的过程。我们初到贵州,就被六盘水市各级领导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昂的工作热情所感染。
支教活动的意外收获
此外,在本次的支教活动中,我们还有一个意外惊喜,海淀实验学校的杜晓波老师的同学在安顺市镇宁县任县长,为了更好地进行民大附中的招生宣传,在杜老师的引荐下,林主任临时调整,把六盘水二中工作安排就绪后,立刻调谴吴晓丹老师、周雅楠老师去了安顺市镇宁县进行招生宣传,详细介绍了我校招生政策。招生宣传后,两位老师深夜赶回六盘水市,虽然路途辛苦,但回来向林主任汇报招生工作时脸上却是满脸的成就和喜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此次支教活动为我们每一位民附教师更好地思考民族基础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提供了一个契机,在民族基础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一定携手共进,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踏实、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