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并进 蓄力前行——生物学科组开展区级公开课活动
6月3日下午,海淀区高二年级生物教研活动在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举行。我校张轶伟老师、吉雅晴老师与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张春菊老师联合开展了《大豆增产攻略:光合作用的优化与应用》主题单元教学展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生物教研室主任柳忠烈老师、教研员田树青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校长助理刘舒婷、教科室主任姜明亮等一同参与。
课例展示
吉雅晴老师展示了本单元第1课时《光合作用原理》。课程由我国大豆生产及需求的现状导入,介绍了大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了解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利用概念模型梳理叶绿体的结构和光合作用过程原理,从结构与功能的视角,解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自然现象。通过分析弱光下叶片气孔变化原因,寻找光合作用生化通路中的因果关系,以逻辑链的形式呈现思维过程,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张春菊老师讲授的《探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因素》是本单元第2课时。她带领学生分析大豆光合特性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结合光合作用的原理,阐明各种外界因素通过内部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对多自变量实验数据的分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读推理和科学表述能力,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解决生产生活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张轶伟老师展示了本单元第3课时《改造光合作用过程》。他引导学生对不同光合途径、不同实验方案及不同处理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探索光合作用优化思路。通过模拟将CAM途径引入C3植物大豆、提高大豆光合作用/光保护的切换效率两个课题的研究历程,引导学生学习从问题提出到方案设计,再到技术实施最后检测优化的基本流程,体会技术进步与应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等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大豆光合作用分子水平上的优化,使学生感受到科研工作者在农业增产领域的不懈追求,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意识。
交流研讨
课后,生物学科组长吕继红老师主持交流研讨环节。张轶伟老师首先分享了本单元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
柳忠烈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精彩点评,他认为几位教师呈现出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在一系列能力递进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不仅掌握了重要概念,而且领悟到工程学思维;课堂上学生反应积极,思维活跃。他指出,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修正答案时间,引发生生间讨论,教师时刻关注学生表现。柳老师以课时作业为例,提醒老师们深入研究等级考题目,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准确透彻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田树青老师赞扬了本次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展示出的蜕变与成长。针对即将到来的高三复习,她建议老师找准课标与教材的落点,扎实基础,在应用层面复习知识;设计有实质教学研讨内容的备课组活动,注重单元情境中的内在问题逻辑,优化知识结构,摒弃课时之间松散的教学设计。
本次活动为我校教师成长搭建了重要的展示平台,推动老师们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提升学科能力,精进课堂教学技巧,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