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风云变幻,经典历久弥新。《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哲的智慧。11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成玮教授莅临我校,为同学们开展了题为《知人与自省——<论语>中的师生相处之道》的精彩讲座。全体高三年级学生及2023级英才班的同学跟随成玮教授以线下互动、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启了一场文化之旅。
精彩讲座
成玮教授从孔子门人的构成讲起,旁征博引,将《论语》《史记》《去圣乃得真孔子》等内容融入讲座。对于 “弟子三千” ,大家不再只看数字,而是开始探求孔子门下求学的盛景;对于 “四科十哲”,大家不再只知其名,而是开始描述这十位杰出弟子的生活情境,在成教授的引领下,大家逐渐地领略到儒家文化在人才培养和思想传承中的深邃智慧。
成教授从“随物赋形的言传身教”角度深入阐述《论语》中师生关系。其中,或解析孔子巧妙设问,或剖释弟子率性作答,仅用只言片语就传达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让学生们感受到孔子师徒间和谐且风趣的教育氛围。
成教授独出心裁,又从“来自弟子的回应”角度进行了精妙解读。孔子的仁爱宽厚,子路的勇敢直率,子夏的勤学好问,颜回的安贫乐道,子贡的能言善辩……这一切在成教授的剖析中变得清晰而具体。同学们深刻领悟到,将孔子及其弟子置于具体语境中去理解,便能挖掘出他们真实的性情、闪耀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
此次讲座,恰似一把把精巧的钥匙,缓缓打开了儒家文化这座神秘而璀璨的宝库。正如李延帅老师在总结时所说:“从对孔子门人的细致剖析,再到从不同角度对师生相处之道抽丝剥茧般的阐述,每一个观点都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光,熠熠生辉,照亮了同学们在探索经典文化这条道路上前行的方向。”相信此次讲座的影响将如涟漪般,持续在校园中流淌,激励更多学子深入经典,探寻文化之根,铸就民族之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学生感悟
成教授的讲座,为我打开了阅读《论语》的新大门。曾经,《论语》于我只是语录的堆叠,而这次,孔子及其弟子们形象跃然眼前。教授对 “弟子三千”“四科十哲”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儒家文化传承的生动画面。孔子因材施教,弟子各有千秋,这背后是深深的智慧。这种智慧不再是遥不可及,它让我意识到经典可以指导生活。我仿佛踏上了一条通往古代智慧宝库的小径,迫不及待地想要挖掘更多,让这些智慧融入我的灵魂。
——2023级英才班 谭楚苗
听完讲座,我内心满是震撼。成教授对《论语》中师生关系的剖析,使我看到了经典鲜活的一面。孔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他的仁爱宽厚,在与弟子的互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子路的勇敢、子夏的好学等,也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这如同一束光照进我的心,让我明白经典具有跨越时空打动人心的力量。我决心更深入地研读《论语》,汲取其中的智慧,滋养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成长路上有更坚实的依靠。
——2023级英才班 沙川茗
感谢成教授带我们领略儒家文化的博大与深邃!我的收获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讲座与以往“仁”“礼”的主题不同,他从师生的关系刻画孔子的人物形象,使一个更加真实的孔子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教授对孔子弟子的划分角度新颖,“三期”的分类方式为我们理解孔子生平与师生关系提供了全新思路。
——2022级15班 叶茂林
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讲座,让我有机会在语文课堂之外领略到《论语》的独特魅力。成教授的讲解和分享,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了课内文言文《侍坐》中孔子的意图,子路、曾皙等学生的志向和性格,为我们走近孔子及其弟子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特别是 “随物赋形”内涵的具体解释,帮助我们从整本书阅读视域下解读《论语》,确实受益匪浅!
——2022级17班 张睿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