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学科风采| 在“传”与“做”中追求共美——记民大附中数学学科组

时间 : 2021-06-23    来源:     点击量:

民大附中数学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团队。组内现有在职教师3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研究生学历22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5人,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1人。团队中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国家民委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海淀区“四有”教师、 海淀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达延俊老师,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甘肃省第二批骨干教师、海淀区"四有"教师、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辅导学生发表多篇论文。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芒市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树才老师,中学特级教师,多年的睿智教学为清华、北大、复旦等著名高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廖海峰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民委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翱翔计划”优秀辅导员,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现任高三年级主任。

数学学科组中青年教师

 

教师的”——数学文化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推进

数学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教育部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代言,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是推进数学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学科组以数学史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方法,找到数学的源头,不仅改进了以往传统数学课堂的沉闷乏味,还可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引入新概念,体会引入对数、虚数、数学期望的必要性;借鉴历史上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圆锥曲线、微积分形成过程及意义;介绍数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善于思考;实际应用对比古今测量方式的改进等。

 

充分利用讲座、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读数学史写综述、举办数学历史主题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数学史。正是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在高考中,不管数学史是作为载体考查所学知识,还是真正考查学生对知识价值的理解上,学生都游刃有余。

 

 

学生的”——真实问题解决中体会数学文化价值

数学虚无缥缈、毫无用处?通过教师的“传”,学生知道历史上数学家们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推动数学学科发展的,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服务于现实世界的,因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三个方面交织的综合活动,更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若干年之后,学生可能会忘记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但活动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素养、科学精神将伴随终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对“地铁郊区线早高峰车站“限流”措施的优化分析“、“基于匈牙利算法对粗糙量化的选课问题的研究”、“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消费、健康、学习等方面的研究”等真实问题的解决,将数学建模探究活动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模式,经过提出问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及PPT制作、课题答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的意识,实现数学育人的价值。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到数学建模的内容与趣味,高二年级在校内举办了数学建模成果展示活动,由参赛队员讲解本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各班同学代表和老师们为自己喜欢的队伍投票。

 

学科教师发展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科组依托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开展了多样的特色教研,通过学习交流、专家引领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现学科组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学生素养发展,实现师生共赢。在海淀区风采杯高中教师展示活动中多人获奖;多名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数学联赛、北京市数学竞赛、“登峰杯”数学建模等比赛中获奖;多名教师论文获奖或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民附全体数学教师秉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校训精神,为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共美课堂,继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奋勇向前!

 

关闭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法华寺甲5号

招生专线:010-68933248 010-68934800

传真:010-68938228 学校办公室电话:010-68932088

版权所有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 【官微】

  • 【朝阳校区】

  • 【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