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民附各族学子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我校于4月11日开展了以“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共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课。
一、高二年级《国旗下讲话》

大家好,我是高二13班的罗一嘉,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共迎党的二十大”。
2022年4月15日是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一教育日是为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
到底什么是国家安全呢?关于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2条有着明确的界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不仅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今天,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也要比任何时候都复杂,涵盖诸多领域,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
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极其迅猛的态势席卷全球,这场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引发的世界性公共卫生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衰退,极大影响了许多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给人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生物安全课,更是一堂严肃的国家安全课。
国家安全是关乎国家发展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2014 年 4 月 15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 种安全”。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 16 种安全,分别是: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
政治安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意识、政治需要、政治内容、政治活动等方面免于内外各种因素侵害和威胁而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
国土安全是指国家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海洋权益及边疆边境不受侵犯或免受威胁的状态。
军事安全是指主权国家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效遏制、抵御外来武装力量的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必要的军事防御准备。
经济安全是指能够获得稳定收入或其他资源从而确保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标准。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
社会安全包括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和生产安全。
科技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国际大环境中以国家价值准则为依据的对科技系统与相关系统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国家安全态势的一种动态描述。
……
作为新时代的民附学子,我们应了解这16种安全的内容,更应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我们的力量,在此,我将面向全校的民附学子发起倡议:
1.不信谣、不传谣,维护社会安全。
2.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维护资源安全。
3.绿色出行,维护生态安全。
4.公共场合配合接受安检,维护国家社会安全。
5.不带境外水果、植物、动物,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6.不随意打开网络上的不明链接,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7.不以国家军事基地为背景拍照发朋友圈,维护国家军事安全。
8.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9.疫情期间,遵守各项规则,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10.发现可疑事件,及时告诉老师、家长,维护国家安全。
让我们共同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