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下,中央民大附中积极响应北京市教委要求,增加实践活动课程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精心打造特色室外教学活动。2024年11月4日至8日,民大附中高一学生赴四川成都开展一场科技探索及巴蜀文化主题实践课堂。本次实践课程融合了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物理、数学等跨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考察研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我校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最生动的方式去学习知识、理解思想,同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加深入地了解巴蜀文化的精髓,追忆往昔,展望未来。
武侯祠:忠义千秋的三国记忆
在武侯祠,同学们似乎听到了千年前忠勇之士的铿锵誓言。庄严的三义庙、肃穆的刘备殿,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三国英豪的世界。凝视着诸葛亮的塑像,他们感受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与智慧。同学们制作三国人物关系图,将那段充满英雄情怀的岁月梳理得清晰而深刻。在这里,他们不仅了解了历史故事,更体悟到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忠义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加深沉悠远。
锦里古街:烟火人间的民俗韵味
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夜幕降临,灯火摇曳的锦里古街,充满了浓郁的巴蜀风情。同学们徜徉其间,体会着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色彩。锦里古街的喧嚣热闹,不只是市井的风情,更是巴蜀文化源远流长的民间记忆。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人与自然的默契共舞
在都江堰的大熊猫基地,同学们与这种“国宝”有了亲密接触。大熊猫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在同学们眼中显得无比可爱。在这里,他们不仅观察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还亲自动手测量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分析适合大熊猫生存的生态条件。这个过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到,保护濒危物种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责任与使命。
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灾难中的坚韧与希望
走进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仿佛感受到那场灾难的无情与沉重。他们聆听老师讲述地震中的悲壮故事,了解当年救援的艰难与牺牲,内心震撼又感动。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
16年光阴,这次重大的苦难仍然牵动着同学们的心,难以忘怀。漩口中学废墟作为地震遗址保留,是汶川大地震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同学们在这里聆听地震中这些"不抛弃,不放弃"的故事,感受"守望相助"的伟大力量。同学们缅怀遇难者,学习防震知识,掌握避险技能。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应急知识,更体会到“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被这样的民族大爱深深感染,明白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坚韧与勇敢才是战胜困难的最大支柱。
地震防护技能培训
漩口中学地震遗址
川剧变脸:《川剧秀传奇》中的绝技展现
川剧变脸,这一神秘而惊艳的技艺,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欣赏《川剧秀传奇变脸》表演时,演员们行云流水的动作、瞬息万变的脸谱,让他们屏息凝神,惊叹不已。同学们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和文化的自豪。变脸的背后,是巴蜀人民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与创新。同学们在变脸的流畅变幻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理解了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魅力。
成都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武侯祠的忠义传承、锦里的民俗风情、大熊猫基地的生态守护、漩口中学的生命印记、川剧变脸的艺术瑰宝,无不让同学们心生敬畏、满怀感动。两日的研学之旅,不仅让他们领略了巴蜀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