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大附中为共建校参训的老师们精心设计安排了作家叶梅、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跨学科与研学课程项目负责人王禹苏等7位校外专家和民大附中11位校内领导、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15场。
一 校外专家
选课辅导、学法指导专题讲座
5月6日、5月8日,共建校参训教师分别参加了高夏老师的《选课的技巧及选课组合的优劣势分析》和张建楠老师的《高中学生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的学法指导专题讲座,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散文创作专题讲座
5月8日,中国散文学会叶梅会长从“文学与科技”这一主题展开,介绍了《北斗牵着我的手》一书的创作情况及背后的故事。叶梅会长通过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鼓励朝阳校区师生们要敢于追求梦想,面对挑战,让文字成为心灵的慰藉和沟通的桥梁。
2024美育沙龙《红楼梦》里的非遗
5月10日,中央民大附中美术学科教师、北京市美术学科骨干、海淀美术教研鉴赏工作坊主持唐笑携海淀各学校团队人员带来“美育沙龙——《红楼梦》里的非遗”主题活动。该主题突破以往,以《红楼梦》中的非遗元素——茶、沙燕、金器为中心,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研学项目
5月16日,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跨学科与研学课程项目负责人、研究员王禹苏专门为老师们带来了题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与发展趋势》的专题微讲座。她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标要求、核心概念、教学启示等维度,围绕跨学科教学实施中的大概念引领以及重点关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二 校内领导、骨干教师
课堂有效教学路径探究
5月8日,中央民大附中校长助理、朝阳校区副校长韩秀清作了《因校施策、因材施教》的报告,探寻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主题。讲座对比了处境完全不同的三所学校如何正确客观认识校情、学情,并积极采取措施打造亮点,实现破局的历程。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5月8日,中央民大附中思政课教师、北京市时事观察员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青年专项课题主持者许崇娜作了《关于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的报告。
构建班级管理中的师生关系
中央民大附中朝阳校区优秀班主任余珺作了《关爱打开心扉 智慧拨动心弦——浅谈如何构建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报告。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
中央民大附中朝阳校区心理教师孔美玲作了《用心守望 有爱护航》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这一热点话题与共建校领导老师开展了专题分享。
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
中央民大附中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北京市级课题主持者杜贵宇作了《在需求与应用之间搭建桥梁 人工智能技术何以赋能教师教学》的报告。杜老师以“一份详细的成绩单是如何诞生的”为主线,将如何利用AI大模型实现信息外包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实现提升学生、提升自己、减负学生、减负自己的目的,对于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分享。
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中央民大附中物理学科组组长、海淀区骨干教师、海淀区物理学科兼职教研员王旭作了《基于课程建设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王老师的报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民大附中“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卓越类课程”物理课程群的组成和特色,并对课程实施过程予以了详细解读。
跨学科项目主题式学习
中央民大附中数学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兼职教研员于戈作了《跨学科项目(主题)式学习》的报告。于老师分析了当前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势,以课标为抓手,结合国家航天梦、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展示不同的教学案例,总结科学课程、社会课程的跨学科特征,对跨学科主题(项目)教学进行了指导。
美育特色课程分享
中央民大附中美术教师、北京市美术学科骨干、海淀美术教研鉴赏工作坊主持人、海淀美育中心“致敬经典”栏目责任主编唐笑作了《化境 赋能——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报告。唐老师展示了结合地理、历史、政治等不同学科,实现创造性使用美术教材的三个案例,从学科教学、研究教学、成果转化、发挥专业优势的职业规划四个方面作了指导。
打造“共美小石榴”班级共生场
中央民大附中语文教师、北京市第36届“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梁廷颐作了《打造“共美小石榴”班级共生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班育人探索》的报告。梁老师分析了当前班级学生的情况,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经验,对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科学搭建班级育人体系,培育班级和睦性格,发现特长构建班级特色之美,建设民附学生成长共同体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年级管理沟通
5月15日,中央民大附中高二年级主任朱秀荣老师与参训教师一起座谈,大家就年级管理、培优辅弱、组织考试、成绩分析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朱老师强调,作为年级主任,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进状态,站位要高,格局要大,不论何时,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共建校参训教师表示,随着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认知水平得到提升,教育理论得到充实,今后指导学生会更加得心应手。每位专家和附中骨干教师,能把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凝聚师生共识,就是一个学校在面临挑战时,破局、发现亮点的开始,这就是我们感悟到的民附精神、民附气质、民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