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为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进程,我校有幸邀请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马朝华老师莅临指导教学。马老师针对李超群老师的《反冲现象 火箭》和董思宇老师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节课,从课堂如何减负增效方面给出了专业指导。
李超群老师在课前发放任务卡,通过小组学习,发现生活中的反冲现象,将实验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探究空间。课堂上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学们将课下制作的反冲小实验成功呈现到课堂中,绘声绘色地讲解实验原理,自主总结出反冲现象的规律。
课前李老师还特意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水火箭比赛,让同学们体验火箭发射过程。
“短短十分钟的发射过程是数以万计的航天工作者不计辛劳工作的结果,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航天知识,更应该传承航天精神,我们见证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必定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李超群老师将航天精神融入课堂,使得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通过温故知新,董老师从已有的规律上继续激发同学们深入探究碰撞前后能量的关系,让同学们大胆猜想。
课堂上,同学们脑洞大开,设计出了很多碰撞的模型。董老师用气垫导轨实验带领同学们验证他们的猜想。从问题、猜想假设再到实验验证,同学们处理数据,自主总结实验结论,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开展深度学习。
从实验中获得理论,再将理论联系实际,每个知识点都用一个闭环设计来落实到底。董老师用有趣的牛顿摆小实验为大家验证推理结果,在分类演示下,提升了同学们对动量守恒的认识。
“谁有好的办法能轻轻松松把网球送上天花板?”,趣味小实验掀起了本节课的高潮,同学们利用本节课的理论知识积极思考,设计多种方案,把已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解释生活中有趣的碰撞现象中。
马朝华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前活动都在课堂中有了很好的落地,课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规范的讲解思路是课堂中很大的亮点;学案中设计紧密衔接的问题串促进学生思维生成,课堂内容贴近生活现象,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课堂设计过程中也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将航天精神和爱国精神融入课堂,核心素养得以更好的提升。
马老师表示,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参与,将实际问题更有逻辑地转化为物理问题,老师们设计问题模型时,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
校长助理刘舒婷指出,课堂中两位老师都从生活现象到理论知识生成,再回到实践应用,为学生不断地设置恰当的真实问题情境,搭建探究学习平台,发挥引导、组织作用,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实践能力。
本次教研员入校指导,给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既促进“双减”政策的严格落实,也为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指出了正确方向,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视野,为促进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