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共美教育中学联盟走进“中国天眼”科技文化夏令营开启第二天的绿色旅程。营员们迎着朝阳,带着遵义会议精神,充满红色力量,开启了徒步平塘天坑群之旅。探世界天坑之最,观壮美喀斯特,感受纪元迭代,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徒步曲折栈道,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营员们徒步边走边拍,四周青树翠蔓、浓荫蔽日,行至2公里达山顶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天坑群,高低起伏不见尽头。打岱河天坑美景给大家留下了无尽畅想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营员们不禁感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建设好伟大祖国和美丽家乡。
金盆玉碗“打岱河、道坨”
挖掘化石,探中国帽筒演变。沿着天坑栈道返程途中,到达一山泉冲击处,在导游的指导下,营员们在泥土中挖掘,收获了不少“战利品”。
挖化石,喜获“战利品”
挖掘活动结束后,营员们带着问题来到地质科普讲座课堂,详细了解三叠纪时期的大贵州滩,仔细观察贵州龙和海百合化石、朱砂和朱砂晶体的形成,较为系统地了解了中国帽筒演变及古代帽筒文化。
参观朱砂帽筒博物馆
营员心得
夏令营第二站——平塘天坑群。五个多小时的路程虽然很长,但却不乏味。绕过山路十八弯,不禁胆战心惊。到达目的地后又走了4.7km,当时那硕大的天坑冲入眼帘时,满身的汗和一身的劳累也就烟飞云散了。身为一名贵州人,我心中的骄傲油然而生,其他地区的同学也改观了对贵州的刻板印象,也终于切身理解了周总理对贵州的评价——“金饭碗”。多彩的贵州,奇异的天坑!(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 龙俊淇)
今天,我们来到贵州天坑基地。天坑分为道坨天坑和打岱河天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岱河天坑,下面有一条世界上最短且有名字的河流叫打岱河,天坑底下有种类繁多的动物,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完善。随后,我们来到了三个博物馆参观,分别为综合馆、帽筒馆、硃砂馆。里面有幻龙、鱼龙等化石;有许多硃砂晶体和鸡血石;有通常被称为透石膏的白色、无色、无色透明晶体;还有紫晶洞也叫雷公蛋,有圆形或椭圆形的,中空的,在其内壁布满了很多紫水晶。希望在今后的研学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贵州文化。(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 苏雪)
我们乘车到天坑所在地,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过了两个巨大的天坑,之后参观了三个博物馆,还上了一堂关于化石、矿石、古生物的课,感悟良多,记忆深刻。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广西桂林恭城民族中学 彭柏然)
26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贵州平塘天坑群景区。天坑四周悬崖绝壁,森林茂密,底部草木丰盛,珍稀动植物很多。我深感大自然的奇妙多姿。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仿佛让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广西。再加上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我更加觉得贵州堪称“人间天堂”。(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四初级中学 梁雅婷)
如果说遵义是红色和神圣的,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之旅是绿色和神秘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幽深壮阔的天坑,精彩绝伦的博物馆…… 四个小时的车程,陡峭崎岖的山路,一路爬山,无数的阶梯对我们的挑战是全新的,其中的辛劳与汗水自是不必言说。但正如蝴蝶经过漫长的蛹期后,终能在破茧时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美丽一样,当我们登上观景台时,看到了天坑、看到来自白垩纪时代化石、看到了幻龙化石……几个小时的付出变得极富意义。
今天的旅途于我而言不仅是视觉上的奇妙体验,更是直击心灵的精神体验。文化是鲜活的。我们走进深山,探访博物馆,研学内容涉及生物、地理、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而面对这些知识我们是对着书本硬啃,而是跨越无法想象出长度的时间,是与历史面对面,让它们真正走进我们的内心。探索文化,获得知识也是艰辛的。想要参观博物馆就要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想要一睹天坑的壮丽景象,就要忍受烈日当头的燥热。这次旅途也让我深感先辈们刻苦钻研知识的不易。辛苦但是值得,神秘并且多彩。这次旅途的所见所闻使我获益匪浅。
天空繁星似海、旅途璀璨如星!(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 陈婧雯)
在群山连绵的贵州,我们亲自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险,顶着骄阳烈日,汗流浃背到达天坑,见识了大自然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在博物馆里领略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山就有路,有河就能渡,殊不知,这山路崎岖,江河难渡,红军精神永流传,香火永不灭。(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分校 郑承志)
昨日的事物无一不让我精神震撼和波动,如悍不畏死的红军战士,运筹帷幄的司令员等;而今天的精彩旅程却使我肉体疲惫,但也价值非凡。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观赏天坑。首先是漫长的路程,七点半出发,直到一点才到达。我环顾四周,立刻发现没有丝毫信号,但上一秒还在愁苦的我马上因这里的深山绿野以及沁人心脾的木本香气陶醉。我们拾级而上,尽管空气闷热,骄阳似火,挥汗如雨,但没有人轻言放弃,最多玩笑似的抱怨一下,不懈地进发。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到达山顶,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 张舒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