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附,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砥砺前行,创新探索教学新方式,做教育的先行者;他们执着坚毅,热爱教学事业,给学生无私的关爱与陪伴;他们团结进取,对教学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全组教师的专业水平。他们就是民附生物学科组教师。

教师团队--和而不同 兼容并蓄
民附生物学科组共有教师14人,在这个集体中,有从教多年的老专家,有业务精湛的中坚力量,也有初出茅庐的新生代。如何全面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学科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发挥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新科研能力强的优势,采取双向听课互评、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等,有效利用教师的个人优势促进团队发展。

全斌老师录制空中课堂

唐建烽老师作海淀区新教师培训汇报课

傅俊华老师作种子教师汇报课
除了组内多种形式的学习探讨以外,学科组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等各种培训活动,同时尽可能将专家请进学校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诊断。

生物组教师赴贵州、四川支教(左)
生物组邀请专家进校指导(右)
通过不断的学习,全组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做到一年站稳讲台、过好信任关,三年站好讲台、过好能力关,五年享受讲台,力争成骨干。

老师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的获奖证书

海淀区骨干教师 吕继红

海淀区骨干教师 张轶伟

学校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一等奖获得者傅俊华老师进行分享交流

我校“共美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轶伟老师开展分享交流
特色课程--和美相生 多姿多彩
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实现共同发展”为课程目标,开发了由“各美”基础类课程、“个美”拓展类课程、“共美”融合类课程和“大美”卓越类课程构成的民大附中“共美课程”体系。共美教育课程坚持“国家课程主体性,校本课程民族性,学生发展选择性”原则,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按照“课程在身边,身边皆课程”的课程理念开发了“多门、多样、多元”的校本课程。借助“自主课程”这个平台,精心构建了民族特色鲜明、课程资源丰富、课程设置合理的民大附中“共美教育”的四大课程领域。生物学科在学校的总体框架下积极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各类课程。

学科组开发多种多样的校本选修课程,实现共美。将课堂搬出教室,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利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逐步理解生物学中的奥秘,让生物知识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成就--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学生在丰富的课堂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学会了尊重生命、同伴互助、相互欣赏、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在植物精油提取与利用的选修课上,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如何提取精油和制作唇膏等产品,还将制作的产品进行了义卖,用收入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学生选修课成果义卖

世界地球日宣传手抄报

温室与无菌实验室


全国生物学联赛获奖证书
未来,我们将继续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心中的精神潜力,不断地研究反思重建,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设计,进一步探索新型课堂组织形式,让教师成为倾听者、分享者、学习者,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分享者,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只要我们细心耕耘,就一定能成就参天大树。